豬糞發酵劑產品介紹
豬糞發酵劑采用分解劑發酵技術,可以分解蛋白質、纖維素、半纖維素、木質素等,并結合嗜熱、耐熱細菌、真菌、酵母菌及相關分解酶。細菌數高,降解能力強,同時可以達到升溫、除臭、消除病蟲害、雜草種子,改善營養的效果。

在適宜的條件下,能夠將堆料中的碳、氮、磷、鉀、硫等分解礦化,形成簡單有機物,從而進一步分解為作物可吸收的營養成分。
豬糞的加工處理方式多種多樣,有物理方法、 化學方法、微生物發酵法、多種方式綜合法,其洋法與土法、古老與現代并存,各有優劣。豬糞中含水量為83.3%,有機質是14.5%,氮素為0.32%,磷為0.25%,鉀是0.16%。
由于豬糞水分含量高,氮素低,分解緩慢,發酵溫度低,肥效遲緩,屬“冷性肥”豬糞經過發酵劑腐熟后,即是高質量的有機肥。

將豬糞發酵成肥料的具體操作方法是:
1、備料加菌:準備發酵的糞便,盡量是新鮮的豬糞(新鮮糞便的發酵比舊糞便要好),例如:約2.5-3.5噸新鮮豬糞加上1公斤豬糞發酵,首先混合豬用米糠(或玉米粉、麥麩)制成的糞便發酵劑,比例為1:5至10,以備后用。
2、豬糞建堆:在傳播細菌的同時建造準備好的豬糞。堆高和體積不能太短或太小。要求:樁高為1.5-2米,寬度為2米,長度為2-4米。

3、調節濕度。發酵豬糞的水分含量應控制在60%至65%。水分判斷:用手緊緊抓住豬糞,注意手指上有水印,但不要滴水,建議跌倒在地上。用更少的水發酵就很慢,而用更多的水則通風不良,而且還會導致“腐敗菌”起作用并產生異味。因此,須掌握水分含量。
4、啟動溫度。啟動溫度應在15℃以上較好(四季可作業,不受季節影響,冬天盡量在室內或大棚內發酵),發酵升溫控制在70-75℃以下為宜。
5、充分混合并通風。豬糞發酵劑需要(有氧)發酵。因此,在操作過程中,應增加氧氣供應措施以充分混合、轉移、通風是適當的。否則,會引起厭氧發酵并產生異味,從而影響施肥效果。
6、發酵完成。通常,豬糞積累48小時后,溫度上升至50-60°C,第三天溫度可達到65°C以上。在此高溫下應將其翻轉一次。通常,高于65°C的溫度在發酵過程中會出現兩次。高溫下,翻倒兩次即可完成發酵,正常一周內即可完成發酵。該物質為深棕色,并且溫度開始下降至常溫,表明發酵已完成。